<筆記> 母乳哺育與寶寶口腔保健

長牙齒 

俗話說「七坐、八爬、九發牙」,代表通常寶寶可能在九個月左右開始開始長出第一顆乳牙。實際上,第一顆乳牙可能在寶寶六個月到週歲之間冒出來。如果較晚還沒有長牙齒,就應該項醫生諮詢。

 

母乳與蛀牙

母乳不是蛀牙的元兇!

  • 人類乳汁可以儲存鈣和磷到琺瑯質中。
  • 人類乳汁不會降低口腔酸鹼值多而形成牙斑。
  • 人類乳汁不會造成蛀牙,除非有其他碳水化合物來源造成細菌發酵。
  • 母乳是呈現飽和狀態的緩衝液,不會改變胃中的酸鹼值,讓母乳本身可以更好消化。
  • 母乳是最好的鈣質來源。
  • 母乳的乳醣會被抗體和乳鐵素等物質包圍和保護,避免在口腔被牙斑鏈球菌所分解。
  • 史前嬰兒少有蛀牙及牙齒咬合不正的情形。
  • 世界上4640種哺乳動物都由動物媽媽的乳汁供應發育成長。其中只有人類的嬰孩有蛀牙的問題。

 

蛀牙的原因與預防

形成蛀牙的因素:牙齒、食物、細菌、時間

  1. 如果沒有牙齒當然就不會蛀牙。
  2. 母乳不會造成蛀牙。外來的碳水化合物才會帶來讓細菌發酵的媒介。
  3. 食物附著在牙齒上,若是沒有細菌進行分解活動,也不會有蛀牙。
  4. 就算細菌在口腔中分解食物產生了酸,只要馬上刷牙刷乾淨,讓酸沒時間和牙齒長時間接觸,也就不會有蛀牙。

牙齒、食物、細菌、時間四者兼備,才會形成蛀牙。

 

造成蛀牙的常見狀況

  1. 頻繁的進食:時常有食物停留在牙齒上。
  2. 糖類攝取:容易被細菌分解產生酸。另外,兒童用藥中時常含有含糖或是有糖衣的藥劑,一般容易忽略服藥後的口腔清潔。
  3. 唾液交流:造成蛀牙的細菌可以經由親吻、共用湯匙等行為傳染給寶寶。
  4. 口腔不閉合:唾液有保護的功能,避免口腔黏膜乾燥及增進口腔對感染的抵抗力。
  5. 琺瑯質缺陷:維生素D、鈣質缺乏、琺瑯質氟中毒、嬰兒抗生素治療……等可能造成琺瑯質的形成不良。
  6. 口腔衛生不佳

 

蛀牙的預防

  1. 注意飲食的種類:黏滯性高、含糖及精製的糕餅類,是容易造成蛀牙的食物。
  2. 注意飲食習慣:減少飲食的次數、避免含糖量過高的食物。
  3. 良好的潔牙習慣:進食之後要清潔牙齒。
  4. 良好的醫病關係:寶寶長第一顆牙齒之後就可以開始認識牙醫,找尋合適的牙醫並建立良好關係,如此也可減少寶寶必須就醫時的恐懼感。建議每三到六個月要檢查一次牙齒。

 

清潔寶寶的牙齒

  1. 未長牙齒前,可以用紗布巾沾開水清潔口腔,也可以在餵奶後再餵寶寶一些開水。
  2. 剛開始長牙時,牙齒數量少,還是可以繼續利用紗布巾清潔。若寶寶已會抓握物品,可以讓寶寶練習抓著牙刷放入口中,練習刷牙的「行為」,之後再由父母真正清潔一次。
  3. 長牙後,可使用牙刷或牙線潔牙,並利用影片或圖畫書,引導寶寶建立合適的潔牙模式與習慣。
  4. 有人會建議塗氟或使用氟錠。塗氟應該等到小朋友比較可以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才進行,避免氟被吃下或吐掉。而氟錠適合使用在恆齒。

 

刷牙

  1. 選擇適合大小的牙刷。可選擇比標示年齡小一號的牙刷。
  2. 牙膏非必要。牙膏對潔牙並無絕對的功效,只要有確實刷牙,沾清水就可以。
  3. 刷牙時刷毛貼緊牙面,兩顆兩顆刷。

 

資料來源:台北市南港區母乳支持團體